3月进出口增幅或放缓,疫情和俄乌冲突影响受关注
海关总署将于近日发布中国进出口数据。月进影响
多家机构和受访的出口冲突经济学家预测,3月出口、增幅注进口的或放缓疫同比涨幅或将放缓。
海关总署的情和数据显示,今年前2个月中国出口5447亿美元,俄乌同比增长16.3%;进口4287.5亿美元,受关同比增长15.5%。月进影响
数据来源:海关总署疫情或致外需转弱
从澎湃新闻记者采访的出口冲突情况看,疫情和俄乌冲突被认为是增幅注影响3月出口走势的重要因素,而机构对于这两项因素的或放缓疫影响则略有分歧。
疫情方面,情和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党委书记、俄乌教授朱启贵对澎湃新闻表示,受关疫情冲击上海、月进影响深圳等港口城市,或导致出口增速放缓;也表示,受本轮疫情的影响,部分企业的出口订单减少或被取消,运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。3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下行至47.2%,指向外需有所转弱。
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则指出,全球疫情再起,发达国家新增病例创新高,海外防疫物资需求增长,中国出口替代逻辑得到强化,短期内海外需求仍维持韧性。
对于俄乌冲突的影响,朱启贵表示,受俄乌冲突的影响,不少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或被取消;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则表示,俄乌冲突持续,全球通胀压力加大,价格因素将对出口形成持续支撑作用。
根据万得数据,5家机构对3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1.46%,低于1-2月4.84个百分点;预测区间为8%至15.8%,5家机构均预计出口同比涨幅放缓。
商品价格上升或拖累进口需求
进口方面,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生产、消费需求被认为是影响3月进口走势的重要因素。
周茂华表示,由于3月能源及商品价格进一步飙升,国内局部散发疫情对需求及工业生产造成扰动,拖累相关大宗商品价格进口需求,叠加高基数,进口同比增速或有所趋缓。
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则认为,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,商品价格上涨对进口形成持续支撑作用。
内需方面,朱启贵表示,内需相对疲软,基建投资继续发挥支撑作用,但消费和房地产市场活力不足。
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则指出,虽然疫情爆发叠加高基数效应,对国内生产需求和消费需产生影响,但是在本年度稳增长政策基调下,稳增长的任务主要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内需上,有利于进口增长。
根据万得数据,5家机构对3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为8.42%,低于1-2月7.08个百分点;预测区间为4%至13.6%,5家机构均预计进口同比涨幅放缓。
3月15日,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2年1-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,今年的1-2月份进出口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。主要支撑因素包括:国内生产供给稳定优势明显;世界经济恢复态势没有改变;稳外贸政策还会持续显效;国内经济恢复有利于带动进口增加。
付凌晖表示,下阶段,尽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,但中国外贸韧性强、潜力大的特点不会改变,全球合作发展趋势也不会改变,坚定不移对外开放也不会改变,中国外贸仍将有望保持稳定发展。
- ·奋力把新福建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
- ·古特雷斯:地球正迅速接近气候变化临界点
- ·欧洲央行行长:数字欧元将加强欧洲战略自主性
- ·中老铁路“澜湄快线”跨境运输货值突破120多亿元
- ·瑞银为Snap辩护:放缓的增速或已于7月见底
- ·第五届进博会丨专访:进博会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“经济桥梁”——访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卢成全
- ·斥资1.7亿美元加购股份 富士康成Lordstown最大股东
- ·收购山木新能源51%股权 爱施德加码新能源赛道
- ·Wedbush:iPhone 14供应严重短缺 苹果黑五周末销量或降至约800万部
- ·中欧观察|朔尔茨访华:灵活务实或是未来中德、中欧关系特点
- ·金融数据前瞻:10月新增贷款和社融或出现季节性回落
- ·吴晓波发布新中产10个主要特征:年龄集中于31-40岁,平均住房2.3套
- ·2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在港发行
- ·比亚迪赢麻了!王传福身家超李书福家族,李想成蔚小理首富
- ·今年国内天然气消费或现首次负增长,冬季供需形势较宽松
- ·博时宏观观点:A股处于二次探底阶段 配置性价比较高